不稳定字符法
首先要说一点,在基本溢出模式中,开头15个字符是不显示的,并且是覆盖模式(也就是说先输入1再←然后输入2,会删除1只保留2)。
中间的填充字符,楼主习惯用 13131313…… 来做填充字符。其实别的字符也可以,只是这两个键按起来最舒服。这个是跟
@fx2422esplus 学的。
这里楼主用的是魔数法,与别的教程略微有些区别。
首先输入第一个魔数 1.4920313076652×10^79 然后 Shift-Sto M 存储到 M 上。
然后输入第二个魔数 1.7521202020202×10^-69 然后按等号。
接下来进入基本溢出模式。
进入基本溢出模式后,按 13131313…… 共45组半的13。这时候发现光标右侧出现 X。
这时候按 00000000…… 共20个0,这是用来在这里做标记的。
然后再按 13131313…… 共45组半的13,这时候发现光标右侧出现 →C 这里开始是魔数的作用范围了,记住这里。
从这里往后翻应该显示成这样:→C 10³x c₀mₚmₚ²▯ 后面5个空格然后是数字 1。(如果你的电脑把这里显示成一堆乱码,可能是缺少字体,去安装 DejaVu Sans 和 文泉驿正黑 两款字体应该就足够了。最后那个字符确实是方框)
往前面翻三个字符会发现一个奇怪的字符。这个字符每当移动一次光标就会变化一次,并且在移动光标的频率不低于每秒2次时不会变化。
这就是传说中的不稳定字符。科学的一点讲,这里有两个字节是随机数种子。
每当光标熄灭的同时,这个字符会依次增加,而每当光标移动的时候,增加的结果才会显示出来。如果移动光标的频率不低于每秒2次,光标就不会熄灭,这个字符也不会增加。
“依次增加”,依什么次序呢?我最后会贴一张自制的二级字符表,依照的就是那个次序。
(续)